2010年十大商业新秀 (二)
您现在的位置: 起创信息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尹卫东,甲流疫苗第一人

    尹卫东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2009年9月2日,科兴生物获得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生产批准文号,成为全球首支获准投入使用的甲流疫苗。从准备到拿到毒种,从研发到上市,尹卫东的科兴生物创造了一个奇迹——只用了短短87天的时间。

    2009年,应该算是尹卫东转运的一年。3月,一种新流感病毒——甲型H1N1流感从北美发端,逐渐侵袭全球。世卫组织于6月11日首次将大流行流感预警级别提升到最高的六级,宣布全球流感大流行。9月2日,科兴生物获得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生产批准文号,成为全球首支获准投入使用的甲流疫苗。从准备到拿到毒种、从研发到上市,尹卫东的科兴生物创造了一个奇迹——只用了短短87天的时间。

    此时,尹卫东从幕后走到了前台。

    声名鹊起

    最初,通过SARS疫苗与流感疫苗的研发,北京科兴成长为一家在国内外颇具声誉的疫苗研发与生产企业,具备了产品研发的国际化、产品质量的国际化的水准,并与一些国际机构建立和保持了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

    早年一直被资金所困的尹卫东,2003年9月,通过反向收购在美国OTCBB(场外柜台交易系统)挂牌,终于有了自己的融资平台Sinovac(中国疫苗)。由此尹卫东的公司也成为当时中国在北美市场的前45家上市公司里惟一一家生物技术公司。Sinovac在上市融资过程中不断摸索,条件成熟后,又申请由OTCBB板块转到AMEX(美国证券交易所)挂牌,并于2004年12月成功获得批准。至此,北京科兴为自身建立了国际化的资本运作平台,为后续的兼并收购、融资提供了工具和舞台,同时也使企业声望得到大幅提升。

    尹卫东介绍,“北京科兴从一开始就立志做一家国际性的有竞争力的企业。市场是开放的,北京科兴按照国际市场的标准要求自己,与国际疫苗企业在同一个市场、同一个平台、同一个规则内竞争。”

    8年前的中关村,几乎没人知道“北京科兴”。但从研制我国第一支甲肝灭活疫苗、第一支甲乙肝联合疫苗、全球第一支SARS灭活疫苗到与全球同步的大流行流感疫苗,这家始终战斗在防疫第一线的疫苗企业,如今不仅在国内名声鹊起,更是令全球瞩目。

    漫漫征途

    20年前,农历7月的一天下午,烈日当头,在狭窄弯曲的田间土路上,村支书推着板车,艰难地走着。村里离镇上不过几里地,满满一车的板蓝根却让他几度停歇。看到田里大片大片东倒西歪的稻子,他又不敢歇得太久。

    全村人口不过500多,有60多人因甲肝病倒。许多壮年汉子已手不能缚鸡,乡亲们面对黄澄澄的稻子,只能望而兴叹。

    回忆20多年前的那一幕,曾是防疫站医生的尹卫东说:“在我内心有一种冲动。”20世纪80年代,中国甲肝横行。那时没有诊断试剂,没有疫苗,甚至连甲肝病毒都没分离出来。在甲肝流行病区,人们只有焦急和恐惧。

    1985年,尹卫东通过自行研究,成功分离出甲肝病毒株TZ84。但直到1988年,他和唐山防疫站的同事才研制出国内第一个甲肝诊断试剂。就在这一年,上海甲肝大流行,有30万人发病,给上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5亿元,间接经济损失达5.57亿元。

    当时,尹卫东一直在想,如果这时候有疫苗就完全有能力保护大多数人的健康,经济损失也可以避免。

    尹卫东将目光锁定在自己分离出来的甲肝病毒上。他决定成立公司,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

    1992年,尹卫东注册了唐山医学生物技术开发公司。创业初期,尹卫东没有资金,是通过原单位的贷款才得以起步,“那时,办公室和桌椅都是从原单位租借的。”尹卫东笑着对《中国新时代》记者说,这也算是他的“第一桶金”。

    1993年,尹卫东第一次和外资“握手”,成立了唐山怡安生物工程公司,专门从事诊断试剂生产和相关产品的研发。至于为何要与外资合作,尹卫东说,“当时已经想得很明白,做生物技术开发不和国际接轨是不可能的。”因此,外资占公司了55%的股份,尹卫东成了小股东。

    但是,生物技术研发成本昂贵,而且研发周期长,需要不断注入研发资金。为了持续发展,尹卫东尝试过不少“生意”,有一阵,他们甚至种起了豆苗。

    1995年前后,中国高价从国外厂家进口甲肝灭活疫苗。当时有人在学校里一手拿着美国进口的甲肝灭活疫苗,另一手拿着国产甲肝减毒活疫苗,问学生家长要给孩子打哪种?几乎所有家长都选择了美国进口的甲肝疫苗。“这个场景深深刺痛了我。难道我们国家就真的没有能力为我们的孩子开发生产出比进口疫苗更安全有效的疫苗了吗?”尹卫东痛心地说。

    当年就是这件事让尹卫东立志要研发中国人自己的甲肝灭活疫苗,实现“让中国儿童使用国际水平的疫苗”的梦想。

    1996年,尹卫东开始和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合作研制甲肝灭活疫苗,该项目被纳入国家科委“九五”国家医药科技攻关计划。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课题组的年轻人都为人父母时,中国第一支甲肝灭活疫苗终于问世了。1999年12月,他们研制的甲肝灭活疫苗通过了科研成果鉴定并获得新药证书,从此填补了国内空白。

    但疫苗研制成功只是第一步。尹卫东还要考虑如何把疫苗生产出来、推广出去。如果没有后两步,还是无法完成用疫苗消除疾病的使命。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尹卫东一直在为资金抓狂。

    2001年,尹卫东与北大未名合作,带着项目和人马一起进京,于中关村科技园区内的北大生物城注册成立了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甲肝灭活疫苗产业化的过程,是尹卫东作为经理人遇到的第一大挑战。

    说到当初甲肝灭活疫苗车间的设计方案,尹卫东记忆犹新,“当时我和公司的张建三副总两个人拿着国内单位给我们做的车间设计初稿去意大利公司做调整,没想到被他们全盘推翻。

这意味着所有的项目建设预算都扩大了。我们当时手里有的只是股东投进来的资本金,一个不慎就会引发公司的财务危机!”

    尹卫东和张建三一夜无眠。他们深知这个决定的关键性。谁都想把产业做大,而尹卫东更迫切地希望有一天国产疫苗能走向世界,与美国疫苗一决高下。

    天亮时分,他们终于下定决心:无论代价多大,也要让中国第一支甲肝灭活疫苗走上国际化的道路。

    “事实证明,当时的决策是正确的,虽然在车间建设期间,我们经历了产前的阵痛,但甲肝灭活疫苗在品质上与国际疫苗公司生产的同类产品相比丝毫不差。现在“孩尔来福”已经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稳固的市场,并且开始在全球多个国家注册,已经开始实现出口。”尹卫东自豪地说。

    2002年7月,甲肝灭活疫苗成功上市,使中国的甲肝灭活疫苗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成为历史。之后在短短4年的时间里,北京科兴又将我国首支自主研发的甲乙肝联合疫苗和唯一不含防腐剂的国产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推上产业化道路。

    前途无量

    对于未来,尹卫东充满自信的对记者说:“中国有13亿人口,每年新出生婴儿超过1500万,这就是新的目标人群。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条件的持续改善,人们对生物医疗产品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而生物技术的研发和提升又为生物医疗产品的扩容提供了保障。”

    借助资本支持,北京科兴在产业链下游已经在不遗余力地布局自己的营销网络。如今,北京科兴已成为一面旗帜,自身销售队伍已近百人,覆盖了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在拓展国内市场的同时,科兴逐渐将目光转向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并致力于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高品质的人用疫苗,积极参与并协助改善发展中国家的流行病预防。

    尹卫东认为,产品没有赚钱,并不等于没有价值。卖产品赚的钱是一个价值,但企业自身还有另外一个价值——社会责任价值,二者相加才是企业真正的价值。“我们的中长期目标是要从一个新兴的中国疫苗专业公司发展成为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领导者,并进而成为全球性生物技术公司。”尹卫东信心十足地说。

    不久前,尹卫东荣获中央电视台年度经济人物创新奖,尹卫东笑言:“这个奖项对我是一个意外的收获。”科兴还因持续增长而入选德勤2008年和2009年高科技、高成长中国50强,同时,还进入2009年和2010年福布斯中国潜力企业200强名单。

    王宁,有争议的新富

    王宁北京神州泰岳董事长

    2009年9月17日,神州泰岳再次上市,不同的是,这次它是由中小板转战创业板。两年前,神州泰岳冲击中小板上市,但最终被否,有此前车之鉴,很多具有中小板资格的企业开始转向创业板上市。

    2009年12月28日,这一天王宁非常的郁闷。

    因被曝与“中移动副总裁张春江被调查”一事有关联,创业板第一牛股——神州泰岳遭停牌。深交所公告称,公共传媒关于神州泰岳的信息可能对公司股票交易产生较大影响,经公司申请,王宁的上市公司神州泰岳被临时停牌。

    神州泰岳当天发布澄清公告称,公司与张春江被调查无关。“怀疑有幕后推手炒作促成股价波动或别有不良图谋。”身为神州泰岳董事长的王宁说。

    从王宁带领神州泰岳登上创业板后,神州泰岳就备受关注。2008年7月14日,证监会第101次发申会上,神州泰岳的首次公开发行未获通过。一年之后,2009年9月17日,神州泰岳再次上市,不同的是,这次它是由中小板转战创业板。两年前,神州泰岳冲击”中小板上市,但最终被否,有此前车之鉴,很多具有中小板资格的企业开始转向创业板上市。

    神州泰岳是一家本土最大的提供IT服务管理(ITSM)的软件企业,与之同属这一市场前3名的另外两家企业分别是IBM和HP。其主营业务为向国内电信、金融、能源等行业的大中型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IT运行维护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神州泰岳目前已成功实施运维管理项目数百个,拥有超过千万元的全国性重大项目。

    起家

    上世纪60年代,王宁出生于北京,后随母亲被下放到河北等地,先从遵化到丰润,从丰润到张家口,再从张家口到沈阳,在考入河北大学前,王宁一直在“漂”。

    据公开资料显示,王宁曾任河北大学团委书记、河北大学出版社社长。33岁下海,先是做中联集团的销售代理,后又任联想集团工控公司电脑部经理。在与人合伙做生意失败后,还一度到中关村的IT卖场站柜台。但很少有人知道,王宁在任职河北大学之前,20多岁时的他曾出国留学。

    在任职河北大学期间,他还兼任职中青联副主席、团中央常委。“王宁是个活动家,学哲学的,80年代出国,活动能力很强,非常能说,有组织能力。”一位与王宁熟悉的人说。

    1997年,王宁创建了北京神州泰岳科技有限公司,最初只作代理。1998年3月,神州泰岳成立软件事业部,代理销售CA公司的IT服务管理软件Unicenter。这个事业部就是今天神州泰岳的前身。

    之后,王宁、王国华——这两个从美国回来的博士相遇。“王宁虽然选择了软件,不做利润日趋薄弱的硬件,但软件该如何起步,他有点迷茫。这时,王国华拍板,‘从金融行业起步’,”在这位行业人士看来,熟悉金融的王国华,为神州泰岳的发起立下了汗马功劳。

    虽然,在神州泰岳的股权说明书上,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王国华博士仅位列第6,但“神州泰岳公司,可以说是‘二王’的。”知情人透露。

    1998年,神州泰岳与当时北京移动的前身“北京无线通讯”签署了20万美元的软件合同,这是神州泰岳在电信行业的第一个定单。此外,神州泰岳在IT运维服务上仍与CA公司合作。但神州泰岳开始发展自己的技术实力,虽然Unicenter是个很复杂业务流程管理软件,但神州泰岳把它本地化了,变成自己的,以适用中国环境。所以,“后来才有逼CA退出中国市场一事,其实就是神州泰岳间接做的,”知情人士说,“今天,人们称神州泰岳为‘IBM、HP的竞争者’,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近几年,通信行业的大规模商业机会开始浮现,但运营商对产品的要求也极其苛刻。

而作为CA的代理商,神州泰岳也必然有所掣肘。

    2003年,神州泰岳自主研发的系统网络管理平台软件终于上线,其在ITSM领域的坦途也由此开启。

    2004年,一些国家机构开始采购ITSM产品,每张单子几乎都是上千万元,市场开始逐渐升温。此时除了跨国巨头外,大量本土软件企业涌入这个领域,不过神州泰岳作为行业的先行者已经有成熟的产品和丰富的经验,所以在竞争中很快长大。

    从2004年到2006年,神州泰岳的收入和利润每年都实现翻番,税后利润从2004年的700多万元增长到2006年的3100多万元,再到2008年的超过1亿元。

    “运维管理软件太专业了,反而不行,而飞信业务才打开了神州泰岳上市的通道”,业内人士称,“飞信其实是神州泰岳创意并提交中移动的,所以他们才拿下飞信业务。”

    正是中移动的用户基数给了神州泰岳巨大的发展空间。但知情人士也表示,“神州泰岳致命的弱点就是授权体系,所以,中移动一有风吹草动就能让神州泰岳停牌。”

    上市

    实际上,神州泰岳早在2005年就试图进入资本市场。当年年底,神州泰岳收购了上海联盈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的IT服务管理业务,后者曾经是ITSM市场非电信行业的本土老大,这次收购让神州泰岳的优势从电信业延伸至其他行业。业界普遍认为,此次收购主要是为了做大资产规模进而为上市做准备。

    如今,梦想终于成真,王宁进入亿万富豪的行列。以公司2008年全年1.2亿元的利润、创业板40倍的2008年EPS计算,该公司的市值在50亿元左右。实际上,这一测算并不夸张,创业板的估值显然将高于中小板。

    移动飞信运维支撑外包服务是神州泰岳经营业绩的主要来源。中移动飞信业务的很多软件都是由神州泰岳开发提供的,中移动飞信机房就在神州泰岳公司。ITSM软件市场是近年国内软件行业最热门的产业之一,但普通公众并无太多了解。不过,神州泰岳的另一重身份——飞信运营维护承包商可让它拉近和普通投资者的关系,当你通过飞信联系好友时,你可能分文未花,但神州泰岳却因此从飞信系统的运营维护中获得真金白银。

    据神州泰岳的公开财务数据显示,2007年至2009年1月-6月,来自飞信业务的净利润分别为3731万元、9097万元和8928万元,占当期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42.23%、75.47%和76.30%。

    未来,人们对随时随地的即时通讯会更加重视,飞信因属中国移动,故而在资费、服务领域有保障,所以这个市场的成长空间还非常大。据神州泰岳预披露的招股说明书,本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飞信平台大规模改造升级,投资总额为1.68亿元,占募资总额的33.51%。

    中国传媒大学的傅玉辉认为:“神州泰岳因为有了中移动的合作业务,才有资格成为首批创业板的公司,市盈率才能达到30多倍。过去两年间,神州泰岳每年从中移动拿走8个亿。”

    有报道称,神州泰岳在发行前夜修改财务数据,临时公布早已撤销的《保密资质》⋯⋯面对质疑,王宁不置可否。

上市一个星期后,王宁给员工放了假,自己却“劳动了一个星期,我想用劳动来压抑恐惧。”王宁说。

    按2009年上半年的数据计算,神州泰岳飞信业务运维外包服务的收入占到总收入的68.99%,而净利润的占比达76.30%。

    不久前,神州泰岳公布了2009年度业绩公告,预计实现净利润5752万元-7670万元,比2008年的3835万元增长50%-100%;基本每股收益1.1元至1.48元,比2008年的0.76元增长50%-100%,实现净利润2.5亿元至2.77亿元,同比增长110%〜130%。

    与此同时,神州泰岳成为创业板第一家发布业绩公告的公司。

    达莎•朱可娃,不怕输的“富二代”样本

    达莎•朱可娃英国最潮时尚杂志《POP》主编

    2009年初,28岁的朱可娃出任英国最潮的时尚杂志《POP》主编。《POP》因金融危机亏损严重,母公司决定将其关闭。朱可娃力挽狂澜,在诸多杂志接二连三关门之际,朱可娃逆势大手笔改良,使《POP》扭亏持平。2009年,在全球杂志势力TOP100排行榜上《POP》名列第93位,2009年底,《POP》杂志每期发行量超过8万,并已重返最受英国女性喜爱的时尚杂志前10名。

    俄罗斯的富二代达莎•朱可娃(DashaZhukova)有着一串令人眼花缭乱的头衔:时装设计师、时装品牌Kova&T创始人、艺术策展人⋯⋯2009年初,她又变身成了“时尚魔头”中的一员——时尚杂志《POP》的新任主编。

    逆势中的性格女主编

    2009年2月,28岁的朱可娃出任英国最潮的时尚杂志《POP》主编。

    《POP》可以说是伦敦最酷的时装杂志,其母公司是英国EMAP消费传媒集团。2008年,德国著名的家族企业HeinrichBauer出版集团收购了EMAP旗下的38家商业电台,以及各种生活和消费类杂志,并将EMAP更名为BAUER。

    《POP》创始人是凯蒂•格兰德(KatieGrand)。此人是一位有着长达15年造型经验的造型师,被各大时装品牌的设计师、明星和社会名流视为“金手指”。金融危机爆发后,众纸媒或倒闭或疾走下坡路,《POP》也没能幸免,亏损严重,母公司EMAP决定将其关闭。凯蒂见势不妙,带着原来《POP》的编辑团队,以及包括助理在内的全班人马,集体跳槽去了康迪纳仕传媒集团(CondeNast)创办了另一本新刊。

    少了灵魂人物和主要创作团队的《POP》,一度几乎面临崩溃。新的母公司BAUER经过整合后,决定继续出版《POP》。不过,朱可娃是个新手,她和时尚杂志间的关系仅限于接受过几次拍照与采访。虽说朱可娃与很多时尚杂志主编、编辑们私交甚好,可她是否懂得如何运作杂志?能否胜任主编一职?让许多人质疑,更遑论重现《POP》昔日的辉煌。英国媒体和时装界均不看好朱可娃,对她的任命不屑一顾。

就在任命宣布的当日,吉尔•桑达(JilSander)时装秀上朱克娃的座位竟被日本版《Vogue》的主编给占了。

    改名后的BAUER集团铁了心让《POP》东山再起,为了再现凯蒂主持《POP》时的辉煌,BAUER煞费苦心请回了阿什利•海斯(AshleyHeath)——英国媒体圈的资深大佬,让他来帮助初出茅庐的朱可娃。

    有了阿什利这块金字招牌为朱可娃“保驾护航”,多少让旁观者感到松了一口气。对新人朱可娃,阿什利赞美有加,“她对时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时尚走向也非常了解,能和她一起工作应该是件开心的事。”

    上任后的朱可娃丝毫不敢怠慢,当然也没闲着。她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四处游说亲朋好友加盟《POP》,集思广益想点子。在朱可娃的游说下,时尚圈里的红人、被人称为“时尚圈未来派”的法国版《Vogue》杂志主编的女儿茱莉亚•R•洛菲德(JuliaRestoinRoitfeld)亲自出马为朱可娃的首期《POP》杂志贡献了两页的内容。在这两页中,茱莉亚和弟弟亲自出镜拍摄时尚大片,摄影师是美国著名的当代装置艺术家汤姆•萨奇(TomSachs)。而且照片是用一次成像的宝丽来拍摄的,这种方法在拍摄时尚大片时很少被用到。

    英国名媛、黑啤酒家族吉尼斯(Guinness)的女继承人达芬妮•吉尼斯(DaphneGuinness)是另一位被朱可娃说服出来为《POP》出主意的人。

    2009年9月1日,由朱可娃主编的首期《POP》上市了,她特别策划该期由4个独立的单册组合而成,其中两个册子的封面由13岁的美国时装博客女孩泰薇•盖文森(TaviGevinson)为主角,另外两个册子的封面为限量发行版,其中,一个是由美国波普艺术家埃德•鲁沙(EdRusch)为《POP》的重生专门设计的。另一个则是现任意大利国会女议员史特拉(IlonaStaller)的美艳出镜,内文中还有8页她的专访。

    对于“新官上任”的朱可娃来说,再也没有谁能比泰薇•盖文森更适合解释她“《POP》杂志将提供更广阔的、专注于艺术、当代文化和流行的全球视角”的抱负了。

    对朱可娃担纲制作的首期《POP》杂志的评价,可谓见仁见智。2009年,在全球杂志势力TOP100排行榜中,出现了《POP》的身影。这本一年仅出2期的杂志,跻身于杂志100强,位列93位。

    不能否认的是,在2009年诸多杂志接二连三关门时,朱可娃不仅在杂志内容上下功夫,更不惜制作成本:314页的《POP》至少使用了3种不同质地纸张,并插入了3个小开本的刊中刊,外加一张折叠大海报。

    朱可娃逆势大手笔,增加了杂志的发行量。2009年底,《POP》杂志每期发行量超过8万册,并已重返最受英国女性喜爱的时尚杂志前10名。

    闯出一片天

    朱可娃1981年生于莫斯科,父亲是俄罗斯石油巨头。父母离异后,朱可娃随母亲去了洛杉矶。

    朱可娃的父亲在苏联解体时参与了国有石油天然气以及金属产业的拍卖,因此发家致富,轻松拥有了上亿美元的家产。一度有谣言说,朱可娃家因财产过于巨大,不得不于1993年移居英国伦敦。2001年,朱可娃的父亲又因涉及一笔巨大的军火生意,包括3万支冲锋枪、1万个手榴弹、1万多个打坦克的导弹,以及320万个弹药筒,而在意大利都灵的监狱蹲了几个月。

    虽然生于豪门,但父亲遭人诟病的发家致富手段和随后的种种劣迹,让人们将朱可娃视为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没有什么本事的富二代。

    朱可娃被大众熟知还因为她丰富的感情生活。

    从16岁起,朱可娃就成了伦敦和洛杉矶的时尚名媛。她白天穿着Chlolé和Luella的休闲装外出,晚上则又换上YSL和Prada的礼服,出现在各种时尚晚宴上。年轻可爱的朱可娃吸引了俄罗斯网球王子萨芬(MaratSafin)的注意,朱可娃帮助萨芬一步步走出伤病和失意的阴影,重新找到比赛的感觉。2005年,萨芬在澳网公开赛中成功赢得个人职业生涯中第二个大满贯奖杯。可好景不长,萨芬和朱可娃在相恋两年后分手了。

    与萨芬分手后,朱可娃又认识了俄罗斯巨富罗曼•阿布拉莫维奇(RomanArkadievichAbramovich)。阿布的年纪与朱可娃的父亲相仿,已婚并有5个孩子。认识朱可娃后,阿布宁愿付出55亿英镑的分手费也要与相伴16年的妻子一刀两断,最终阿布以10亿英镑为代价达成意愿。

    2006年在阿布和原配夫人打离婚官司闹得不可开交时,朱可娃突然意识到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了,不能再靠父亲或男友的钱生活,她要改变一切。

    朱可娃决定创业。创业,就要从自己最熟悉的产业开始。朱可娃发现自己没办法找到一件称心的牛仔裤或白色T恤,各种名牌显然有些设计过度了。于是,朱可娃和闺蜜——来自中国香港的克里斯蒂娜•唐(ChristinaTang)联手推出了时装品牌Kova&T。

    品牌名字来自她俩名字的缩写。唐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上海唐(ShanghaiTang)的创始人邓永锵(DavidTang)。两个女孩子对时尚的见解相仿,她们都认为,“人们有时只是想要一件T恤加牛仔裤,并非真的想要买下全套的Gucci服饰。”而Kova&T的设计就是强调随意。

    品牌创立后,朋友们都很捧场。Kova&T最受欢迎的设计单品是PVC材料的裤袜(Legging),受到了凯特•莫斯(KateMoss)等街拍女王们疯狂追捧。独特的设计再加上价格公道,使Kova&T非常受年轻人的欢迎。目前Kova&T在全世界已经有83个专卖店。

    在克里斯蒂娜的眼里,朱可娃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她评价说:“她很认真对待大家的意见,她几乎每周7天、每天24小时都在工作。”

    2008年9月,朱可娃出资在莫斯科修建一家占地8500平方米的当代文化中心(the Garage Central for Contemporary Culture,简称GCCC)。

被人问到建造这座文化中心的初衷,朱可娃说:“俄罗斯的年轻一代十分向往当代艺术,但是他们在此之前只能依靠互联网了解它。”

    GCCC的开幕展览十分成功,除了俄罗斯本土的艺术家,还有安东尼•葛姆雷(AntonyGormley)这样的国际大牌前往捧场。

    和当主编比起来,朱可娃在艺术圈里可不是新人。她喜欢收藏,对艺术品市场十分了解,常常参加各大艺术品拍卖会。遇到不懂的事情非常愿意求教,业内人士都很喜欢她。他们还常说:“别在朱可娃面前提阿布,她正极力摆脱阿布给她带来的阴影。”虽然朱可娃的名字经常会与其男友阿布的财富,以及她老爸的坏名声连在一起,但这个富二代正在努力走出他们带给她的影响。

    刘忠田:低调掘金

    刘忠田中国忠旺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9年5月8日,中国忠旺(01333,HK)成功在港交所上市,这让刘忠田的财富增至240亿,他因而一度成为中国首富。这个低调的富豪以及他身后全球生产规模第三、亚洲最大的铝型材制造企业迅速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

    中国忠旺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忠田笑起来嘴角微微上翘,一脸灿烂。2009年5月8日,中国忠旺(01333,HK)成功在港交所上市,刘忠田就是带着这样的笑容,从港交所主席夏佳理手里接过了赠与他的贺礼。

    中国忠旺成功上市,让刘忠田拥有240亿元财富,一度成为中国首富,这个低调富豪以及他身后全球生产规模第三、亚洲最大的铝型材制造企业迅速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即便是其后股价有所波动,在2009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和胡润百富榜上,刘忠田仍然排在前10名之内。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素有中国经济“风向标”的美誉,刘忠田也被列入2009年候选人名单当中。虽然最终未能入选,但其影响力也由此可见一斑。

    创富

    作为中国排名前10位的富豪,刘忠田的低调几乎达到“屏蔽”状态。

    中国忠旺上市前,网上几乎没有关于刘忠田的资料,只有几篇介绍忠旺公司的文章。据中国忠旺控股集团公共事务部胡啸宇介绍,刘忠田平时极少接受记者的采访,只是在上市时接受过个别记者的采访,后来在参与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时,也接受过CCTV记者的简短采访。

    据悉,刘忠田生于1964年。关于他的早期经历,有几个不同的版本:一种版本是,刘忠田高中毕业后当过木匠,在当地的粮管所修理桌椅,后来他去做石化生意是得益于其岳父的背景。另一种版本是,1978年,14岁的刘忠田怀揣着借来的200块钱,上长白山做木材生意。到了1984年,东北的木材生意逐渐被江浙商人垄断,刘忠田才转做化工,给本地钢铁厂生产耐火涂料。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东北的国营大企业还实行计划经济,但脑瓜灵活的刘忠田已经从逐渐开放的市场里找到商机,在双轨制的机遇中收获了最早的致富经验和资本,并且由个体户逐步向民营规模企业转化。

    1989年,刘忠田创办合成树脂化工厂并任厂长,之后又先后创办了辽阳铝制品厂、福田化工、程程塑料等企业。

1993年,不到30岁的刘忠田和一家香港企业合资创办了辽宁忠旺有限公司,专门生产门窗专用的铝型材。该企业最终将刘忠田推上了中国顶级富豪的宝座。

    不过这中间也出现过波折。由于不断引进铝型材生产线,扩大产能,2001年,辽宁忠旺的产能达到30万吨,其产品销售也从辽宁省走向全国。这时世界第三大的铝生产企业——美国铝业公司看中了辽宁忠旺,开出4.5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希望全盘收购辽宁忠旺,附带条件是刘忠田留任总经理3年。对此,刘忠田曾经犹豫过,但他最后拒绝了对方的要求。他解释说:“经过几年的接触,我们已经掌握了铝型材产业的发展规律和必要的客户,企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转型

    事实上,当时辽宁忠旺的日子并不好过,原因是生产建筑铝型材的的门槛较低,当时挤压机在1000吨以上规模的铝型材企业,国内已有近千家,竞争异常激烈。

    在拒绝美国铝业公司“橄榄枝”的同时,刘忠田决定转向工业铝型材的生产。刘忠田在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考察时发现,波音等全球顶级公司对工业铝型材的需求很大,可是全球能供应这些高端铝型材的企业却没有几家。国内虽然生产建筑铝型材的企业接近饱和,但生产工业铝型材的企业却很少。国内国际市场都存在着巨大的商机。

    但转型生产工业铝型材,要订购大型挤压机,兴建厂房也需要大笔的投入,这对一家小公司而言,无异于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去豪赌,所以,刘忠田转型的决定在家人和公司管理层看来近乎疯狂。

    尽管很多人反对,但2002年下半年,刘忠田还是力排众议,订制了多台大型生产设备,包括全球最大的1.25万吨铝型材挤压机。由于全球没有一家公司可以生产出这样的成品,他们只能采购零部件然后自行组装。因为组件太大,从大连港运回辽阳的途中没法通过收费站。刘忠田承诺将收费站先拆除后再给他们建新的,这才将那些庞然大物运回工厂。

    为转型,忠旺先后投入了20多亿元。到2004年,刘忠田感觉压力倍增。由于没有先例,设备安装到位后能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来,刘忠田心里也没底。“那时候都快看不到未来了。”辽宁忠旺的一名高管在回忆当时的情况时这样说。

    2004年年底,铁道部指定忠旺为制造火车车厢的铝型材供应商之一,铁道部下属的南车株洲车辆厂、南车北京二七车辆厂、北方创业和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4家企业开始从忠旺订货,这才缓解了刘忠田的压力。

    刘忠田订购的机器设备陆续投入使用。直到2008年,这些设备的安装调试才全部结束。在这个过程中,忠旺逐步拥有了强大的竞争优势。因为忠旺可以独家生产大断面铝型材,而这种铝型材市场需求量极大,根本不愁销售。从此忠旺不但成为火车,而且还成为飞机、船舶和大型机床的铝型材供应商。

    竞争实力不断增强,盈利能力迅速增加,忠旺在资本市场上市也就成为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去家族化

    在上市前,刘忠田还做了一件事,就是将公司去家族化,他把家族成员一个个“赶”出了公司。除了让自己的妻子从公司“下课”之外,刘忠田还将自己的亲弟弟刘忠锁“辞退”了。

而更早之前,刘忠田曾经将公司里的亲戚召集到一起,支付给每家500万元,让他们离开公司,自谋生路。

    对于家族企业的弊端,刘忠田有着极深刻的认识。这些认识不仅来源于书本知识,更来源于实际。“你可以给家里人钱,但是不要轻易让家人跟你一起做事。”刘忠田强调,他需要的是在公司里建立起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辞退”家人之后,刘忠田请来了职业经理人,一位是执行董事勾喜辉,让他负责公司日常的管理业务;另一位是执行董事路长青,让他专门负责公司上市事宜。勾喜辉有长期从事铝型材模具设计生产的经验;路长青则曾经担任汇源的投资管理部总经理,并帮助汇源成功在香港上市。

    在管理上,刘忠田善于放权,能放手的事情一般他都不亲自过问,而是信任下属,放心让下属去做。据路长青回忆,刘忠田邀请他加盟忠旺,目的是为了运作公司上市。可是他在忠旺上了两个月班,刘忠田一次也没有向他问起过上市工作的进展。“我当时就觉得很奇怪,就问老板,你怎么不问我上市进展情况啊,老板说,对这个你比我懂得多,你一定能做好,我问了也没有用。”路长青说,这话让他心里诚惶诚恐,暗下决心一定要更加兢兢业业地干好工作。

    谈到自己的管理思路,刘忠田曾经表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每年大约有5个月在世界各地跑。不仅拜访与铝加工直接相关的企业,连波音公司的车间我都进去过,学到好的管理方法,我就拿到厂里来实验。”

    在忠旺的员工看来,刘忠田只要不出差,就整天在集团的各企业、车间里巡视,让管理者和工人们丝毫不敢懈怠。“他对所有的细节都非常了解,看到问题就立即指出来,非常严厉,毫不留情面,但只是就事论事。”一位在忠旺工作多年的员工这样说。

    向下游产业链进军

    了解情况的员工还反映,刘忠田平时生活比较简朴,没买豪宅,吃住都在忠旺位于辽阳的厂区里,日常消费也就相当于城市里的普通白领。但刘忠田对员工却很好,忠旺一线员工每月工资2000多元,在当地属于中上水平,员工的福利待遇也很好,只要到大的节日,都会发几百元,有时还会发油、面等。员工说:“在忠旺上班,像是在国企一样。”

    忠旺集团起家于辽阳徐家村,刘忠田这些年来也一直照顾徐家村的乡亲们,忠旺曾出钱,在徐家村建起了农民退休金制度,还经常给村民发米、面、油,对贫困户按期给予高额现金补助。

    对于忠旺下一步的发展,刘忠田曾经对媒体表示,忠旺现有的一台1.25万吨铝型材挤压机就相当于一艘航空母舰,与围绕着它配置的融铝、淬火、包装等设备形成了一个“航母战斗群”。接下来,他打算用自身的积累和公募资金,再添置6台这样的大型铝型材挤压机,让忠旺的“航母战斗群”达到7个,以成倍提升忠旺的生产能力。

    通常而言,企业上市融资成功后,会整合上下游的产业,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以降低成本及风险,提高利润率。忠旺IPO成功后,也曾有业内人士猜测,忠旺将会收购上游铝锭生产企业甚至包括矿山,但刘忠田没有这样做。因为忠旺采取的是按当期铝锭价格加收加工费的定价方式,铝锭价格随行就市,忠旺赚的是加工费。这种定价方式能有效地转移上游铝锭价格变化带来的压力。

  • 上一篇资讯:
  •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Copyright◎2010-2020 All Resrved 版权所有 台州起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浙ICP备14009569号
    地址:浙江台州椒江君悦大厦A幢602室(星星广场对面) 电话:0576-89066171 
    邮 编:318000 邮箱:qic0303@163.com 网址:http://www.17qic.com